当高考政策与民生期盼相遇,当青春智慧与人生选择交融,一场连接高校与基层的实践课堂正在铺开。6月25日至30日,恰逢高考志愿填报关键期,滁州学院“薪火相传践初心,筑梦滁院启新程”招生宣讲与志愿填报公益实践团队的学子们化身“志愿向导”,深入社区街巷、普通高中、乡村院落,将高考政策讲透、把志愿规划做细,架起高校与百姓间的连心桥,让青春担当在基层实践中熠熠生辉。
政策春风入社区,志愿填报解心结
6月25日高考放榜当日,实践团队将“志愿填报服务站” 搬进滁州市三岔路社区。40多位考生、家长攥着成绩单围拢而来,队员们展开“立体服务”:摊开宣传手册详解招生政策,举着平板电脑播放专业实景视频,在模拟填报系统前演示平行志愿操作,用“超市选品”比喻讲解“冲稳保”策略。
当王阿姨看着队员用红笔在志愿草表上标出“计算机专业冲一冲,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稳一稳”时,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考生刘同学在“专业盲盒”互动中抽到“地理信息科学”,队员当场用GIS系统演示城市地下管网建模,让他惊叹“原来这个专业能给家乡画‘数字地图’”。这场充满烟火气的服务里,政策条文化作邻家少年的贴心解答,志愿困惑在一来一往的问答中化作清晰的未来图景。
服务赋能进校园,志愿导航明未来
6月26日-29日,在蝉鸣渐盛的盛夏里,实践团队兵分多路奔赴滁州实验中学、滁州二中、合肥十中、芜湖县一中等高中,将志愿填报的“智慧锦囊”送进校园。队员们手持数据手册,或在黑板绘制志愿填报思维导图,或用平板展示学科布局,对投档录取规则、“冲稳保”策略、滑档退档等高频问题逐一解答。面对家长关于就业的担忧,他们展开校企合作名录;针对考生兴趣爱好与职业规划的矛盾,队员们推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辅助分析。
活动现场,队员们嗓音沙哑仍坚持耐心讲解,累计服务600余人次。许多学生坦言“明确了专业方向”,家长们也表示“填报思路豁然开朗”。
咨询服务入乡村,志愿领航振兴梦
6月30日,实践团队来到滁州学院定点帮扶村庄—明光市柳巷镇桃溪村,开展招生宣讲与志愿填报指导服务。针对乡村信息闭塞、填报经验不足的现状,队员们携带招生手册和政策图解,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高考政策:从省控线划定规则到平行志愿填报技巧,从专业培养方向到就业前景分析,逐一为村民们答疑解惑。
活动现场,队员们耐心解答“多少分能报师范专业”“地方专项计划怎么填”“是否要服从调剂”等高频问题,还特别准备了标注着“乡村就业导向”的专业对照表,帮助考生将个人兴趣与家乡发展需求结合。他们不仅发放宣传手册,更手把手指导考生在模拟系统中演练志愿填报流程,用“冲稳保”三步法梳理志愿梯度。
临走时,许多村民握着队员的手致谢:“在家门口就能弄明白招生政策,娃儿填志愿再也不抓瞎了!”这场服务累计覆盖30余户家庭,让高考信息如春风般吹进乡村,为学子们的未来规划点亮明灯。
“薪火相传践初心,筑梦滁院启新程”招生宣讲与志愿填报公益实践团队的基层之行,是一场跨越城乡的青春奔赴,是一次知行合一的精神洗礼,是一堂扎根大地的成长大课。青年学子们用真诚的讲解消融信息的壁垒,用智慧的巧思搭建志愿的桥梁,用专业的素养回应民生的期盼,用滚烫的初心照亮筑梦的征程。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教育情怀,让“高校服务基层”的理念在广袤大地迸发持久而深远的回响,为推动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据悉,该团队将持续深化“志愿填报+育人衔接”服务模式,让志愿填报服务成为连接高校育才与乡村振兴的长效纽带,让青春之花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绚烂绽放,为书写教育惠民的时代答卷贡献更多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