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给了我一副不算顺遂的牌,但我偏要打出最精彩的局。” 从江淮大地到西北兰州,向志婷用四年的时光,完成了一场看似偶然却充满坚持的考研之旅。当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窗台上,向志婷轻轻摩挲着泛黄的笔记本,那些熬夜刷题的夜晚、社团活动的喧嚣、实验室里的专注,如潮水般涌来。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大学奋斗之旅,她眼中闪烁着比星辰更明亮的坚毅光芒。出身贫寒的她,用四年如一日的拼搏,连续三次斩获校级奖学金与国家励志奖学金;以破釜沉舟的勇气,跨越千里考取兰州大学自然地理专业。这场充满荆棘与荣光的成长之旅,是她用汗水与信念书写的青春史诗。
结缘兰大:跨越山海的追梦抉择
填报考研志愿时,身边同学大多将目光投向安徽本地或江苏的高校,“留在熟悉的地方,或许更安稳。” 但向志婷深知,热门院校的激烈竞争对于她而言,胜算渺茫。深夜的图书馆里,她常常对着电脑屏幕发呆,“难道我注定要与梦想擦肩而过?” 直到2023年5月的某个清晨,高三时对气象学的热爱如潮水般涌来,“我不能放弃心底的声音。” 她开始疯狂搜索开设气象学专业的院校,兰州大学跃入眼帘。然而,现实很快泼来冷水。气象学专业课程难度极大,跨专业且高中学习文科的她,犹如站在陡峭的悬崖边。“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只迷失方向的小船,在知识的海洋里四处碰壁。” 幸运的是,导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自然地理与气象学紧密相连,或许这是条新出路。” 望着兰州大学在自然地理领域的深厚底蕴,她攥紧拳头:“就算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也要试一试!”
大学积淀:主动探索的学术启航
初入大学,向志婷便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清醒:“我没有优渥的条件,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抓住机会。” 大一那年,她鼓足勇气敲响了学校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的门:“老师,我想跟着您做研究,哪怕只是打下手。” 就这样,她开启了学术探索之旅。
实验室里,她常常为了一个数据反复核对到深夜;图书馆中,她沉浸在晦涩的学术论文里。“每读懂一篇论文,就像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虽然过程艰难,但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担任地理学习社社长期间,她带领社团策划了十余场学术沙龙,“看到同学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我更加坚定了在学术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四年来,连续获得的奖学金不仅是对她成绩的认可,更是她在困境中不断前行的动力。
备考攻坚:逆境中淬炼的考研征程
考研备考的日子,是向志婷人生中最黑暗却也最闪耀的时光。“跨专业考研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都充满未知。” 英语阅读和高数成为她最大的拦路虎。当英语模拟测试阅读部分全错时,她躲在楼梯间偷偷抹泪:“难道我真的不行吗?” 面对复杂的高数题目,她常常盯着草稿纸发呆到凌晨。
但擦干眼泪后,她总会告诉自己:“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 她和备考的同学组成 “互助小组”,周末相约短途旅行,在青山绿水间释放压力;回到图书馆,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我们互相抽背单词,分享解题思路,那段并肩作战的日子,是我最温暖的回忆。” 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英语坚持每天精读两篇文章,高数则将错题本记满了整整三本。“每攻克一道难题,我就离梦想更近一步。”
柳暗花明:复试波折后的华丽绽放
考研初试成绩公布那天,向志婷的手在查分页面久久颤抖。当看到343分的成绩时,她激动地拨通了父母的电话:“爸妈,我做到了!” 但复试的波折接踵而至。面试当天,面对教授们犀利的提问,她紧张得手心冒汗,“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满心绝望,觉得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然而命运总会眷顾坚持的人。兰州大学自然地理专业复试名额未满,她获得了补录机会。得知录取结果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终于,是有学上了!这一路的崩溃与坚持,在这一刻都值得了。”
这场跨越千里的考研之旅,是向志婷用坚持与热爱书写的青春答卷。未来,站在兰州大学的校园里,她将继续追寻自然地理的奥秘:“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会带着这份勇气,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