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地信学院以新学期为契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全院教师开展“说课、备课、磨课”系列教学准备工作,通过“三课联动”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筑牢育人根基,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以“说课”明方向,共绘育人蓝图
2月15日-16日,学院以系部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与专业融合”主题说课活动。教师围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要求,结合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等专业特色,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思政融入点等方面展开说课。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团队提出“以科技报国情怀赋能专业学习”,通过案例教学融入北斗导航、国产GIS软件研发等思政元素;人文地理类课程组则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活动期间,教师们还就“如何将生态文明、工匠精神等价值观融入课堂”展开专题研讨,进一步凝聚“课程承载思政、课堂传递价值”的育人共识。
以“备课”强根基,优化教学质效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备课理念,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跨学科协作,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整合虚拟仿真实验、行业前沿案例等数字化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开展“优秀教案展评”活动,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设计,形成一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精品教案。此外,学院还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实践类课程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紧贴产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以“磨课”促提升,锻造育人匠心
为打造高质量课堂,学院实施“阶梯式磨课计划”:针对新进教师,开展“一对一导师制”听课评课,从教学语言、课堂互动到思政融入进行全方位指导;针对骨干教师,举办“金课示范课”活动,通过“教师主讲+同行点评+学生反馈”的多元评价机制,持续优化教学效果。在《人文地理学》磨课现场,授课教师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滁州实践”为案例,引导学生从区域协同视角分析地理问题,评委组从案例深度、思政渗透、学生参与度等维度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反复打磨,教师们逐步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成长引路人”的转变。
奋楫扬帆启新程,笃行不怠育英才
教学准备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学院将持续深化‘三课联动’机制,推动教师教学能力与思政育人水平双提升,为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担当’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蓄力赋能!新学期,学院全体教师将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奋力书写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初审:李鹏,通讯员:孟瑶瑶)
终审人:白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