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滁州学院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学习强国、滁州日报等媒体的热烈报道。
报道网址:
【中国科学报】滁州学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高校力量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3412
【学习强国】滁州学院为脱贫攻坚贡献高校力量
c3ebecda=cc5a481e45daced674f709c15eba5574ca3182275afbbcde0ed515b006bcb63e
【光明日报客户端】滁州学院为脱贫攻坚贡献高校力量
http://difang.gmw.cn/ah/2019-10/09/content_33217977.htm
【中国教育报】滁州学院:扎根地方服务地方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10/08/content_570940.htm?div=-1&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滁州日报】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高校力量——滁州学院发挥地信学科专业优势开展校地合作纪实
http://szbk.chuzhou.cn/czrb/html/2019-10/16/content_248947.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滁州学院1999年申报开设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2012年国家教育部将该专业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是安徽省最早开设GIS专业的高校。开办之始,在南京师范大学闾国年教授亲力指导下,确定了“注重实践,开放办学”专业建设理念和专业发展方向。2008年,完善和发展专业建设理念为“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着手设计和创建“厚基础,重素质,强技能”的产教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产学研用,校政企金”协作共赢合作模式,取得很好建设效果。
在本科专业建设方面,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1. 2009年获批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特色建设点,2013年获批首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 依托地理信息科学特色做法和成果的鼎力支持,滁州学院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0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模式被广泛推广。
在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方面,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自2008年以来,先后获批安徽省特色专业(2008年)、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11年)、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安徽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6年)、安徽省高水平教学团队(2010年,2018年)、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2018年)、安徽省重大或重点教研项目、省级规划教材、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系统化精品资源课程(包括Mooc、金课等)等系列化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0余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以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服务为核心,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三大研究方向,分别为: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服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南京都市圈卫星城区域发展研究(人文地理学方向)、亚热带温带交界域地理关键带环境变化研究(自然地理学方向),取得了较好建设成效。
1. 2017年,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建设经费2000万元)。全省共设立7个国际一流学科和18个国内一流学科,地理学仅有1个入选。
2. 2017年,获批安徽省地理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工程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1000万元。
3. 2018年,国产军民卫星星群数据综合处理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人才团队入选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奖补经费400万元)。2018全省共有6支团队入选领军人才团队。
4. 2013年,获批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基地)
5. 2014年,安徽省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安徽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专项建设经费1000万元。
6. 2014年,入选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重点建设专业,专项建设2500万元。
7. 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
8. 2019年,申报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入围立项答辩并顺利完成立项答辩。获批后将是目前安徽省地理信息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9. 2019年,申报的实景地理环境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已顺利入围答辩环节。此外,在地理信息领域,滁州学院以先后获批3项省部级奖励,学院教授获批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团队在实景地理环境快速建设与服务、无人机全信息测绘、地理信息按需服务智云协作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2017年以来,仅在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已经累计签约产学研用项目2.17亿元,完成1.12亿元,已到账项目技术服务经费7000多万元。承接的地理信息产学研用技术服务项目,单项合同千万元以上的共计5项,其中金额最大的8960万元(2019年签订,5年服务期),100(含)-1000万元的项目共计7项。为地方创造直接经济收入220多亿元。产学研用服务得到省政府、地方政府、教育厅的高度赞许,得到光明日报、教育报、科学网等媒体的广泛报道。当前,滁州市和滁州学院已签订专项扶持协议,在场地、政策、项目、经费等方面全力扶持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产学研团队在滁州落地和创建亿元及以上规模地理信息产业实体,形成示范引领,全面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是滁州学院地信人矢志不移的情怀和担当。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就业单位和考研深造单位的高度赞许,得到毕业生的高度认可与由衷感谢。53%左右的毕业生在安徽省就业,截至目前,安徽省60%的区县市自然资源局(原国土局)不仅有滁州学院地信毕业生,而且是地理信息服务业务骨干,安徽省90%的GIS企业不仅有滁州学院地信毕业生,而且70%多的已经成为企业技术总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代表,如:2010届地信毕业生王伦澈同学,2015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殊引进并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导;2008级带着瘫痪母亲上学的“坚强小妹”地信学子方美娇同学,荣获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2012年“乡村道德模范”并荣登央视2012农民春晚。2013级地信专业吴凯鹏同学,和队友设计开发了“基于社会感知的酒店竞业市场时空可视化市场分析”作品,2016年参加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荣获全国特等奖,2017年作为中国区唯一代表,与22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前往美国加州参加全球GIS青年学者的颁奖会,在全球两万多名参会者面前展出滁州学院地信实验室开发的专业作品,等等。2016-2019年,滁州学院地信专业约有20%左右的毕业生毕业当年就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共计有48人考取到985和211高校攻读研究生。
2010年,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被学校列为重中之重建设专业。2018年,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被学校党委、行政列为重中之重建设院,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从人、财、物和制度层面全面支持和促进地理信息学科与专业发展。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全面建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讯员:袁加雷)
终审人: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