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一、答辩组织
根据学校要求及我系实际情况,在系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2011届地地理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辨指导委员会,并分设三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组由三名评委老师及一名秘书组成,同时设组长一名。专业答辩秘书1名,具体负责答辩材料的准备、整理及核实。三个答辩组分地点同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档案袋中所有要求的内容,经专业答辩秘书审核通过签字后方可参加答辩,并在4月29日6点前把论文档案带提交给专业答辩秘书(
地理科学专业1组(教学楼2101):
组长:戴仕宝
委员:王丽、潘立新
秘书:苏静
地理科学专业2组(教学楼2103):
组长:晋秀龙
委员:李彬、李建梅
秘书:杨海燕
地理科学专业3组(专升本组,教学楼2105):
组长:林玉标
委员:王岽、周亮广
秘书:李养兵
专业答辩秘书:刘成英、赵来
二、 答辩条件
1.必须提交格式规范、内容完整,且经指导老师审阅通过的论文电子稿和打印稿各一份。
2.必须提交经指导老师审阅通过的论文指导记录表及论文推荐意见(一份由指导老师填写、两份由其他两位老师填写)。
3.答辩前必须完成所有应该由毕业生或导师填写的表格。由系部填写的表格其表头部分也应该填好。
4.需提交电子稿有:选题审批表、计划任务书、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稿。
三、 答辩流程
提前30分钟 拷贝材料 按照要求 陈述 专家提问与学生答辩 致谢、结束
四、 答辩注意事项
1.答辩学生现场自我介绍(专业、班级和姓名),重点讲解其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研究方法、成果以及体会。讲解形式统一采用PPT文档讲解,其中有系统开发的学生须现场演示系统功能,时间需控制在10分钟内。
2.答辩组向学生提问与论文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成果意义等,不少于3个问题,秘书负责过程组织与时间控制,安排记录。
3.回答问题之
4.答辩结束时由答辩秘书组织填写答辩记录、答辩组长对答辩签字确认。
5.答辨秘书须根据要求认真填写答辩答辩总结报告,对答辩专家组同意决定进行记录,并请专家签字。
五、答辩成绩评定
1.成绩的评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评委老师打分结果汇总取平均分。
2.对于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最终由系部答辩委员会统一审议后给出。
3.学生对答辩成绩的评定有意见的,可向系部答辩指导委员会提请复议,系部答辩指导委员会应及时受理,复议后的处理意见为最终裁决意见。
六、答辩时间地点
地科科学专业1组教学楼2101教室;
地理科学专业2组教学楼2102教室;
地理科学专业3组(专升本组)教学楼2105教室。
国土信息工程系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1组 | ||||||
专家: 戴仕宝、潘立新、王丽 秘书:苏静 | ||||||
序号 | 姓名 | 题目 | 指导老师 | 职称 | 得分 | 备注 |
1 | 甄茂成 | 基于RS的滁州市城镇用地变化研究 | 戴仕宝 | 教授 | ||
2 | 阮建军 | 基于RS的安庆市城镇用地变化研究 | 戴仕宝 | 教授 | ||
3 | 徐国墩 | 基于RS的芜湖市城镇用地变化研究 | 戴仕宝 | 教授 | ||
4 | 章启兵 | 1955年以来安徽省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 戴仕宝 | 教授 | ||
5 | 徐丽芹 | 1955年以来安徽省气温的时空变化 | 戴仕宝 | 教授 | ||
6 | 钟锐 | 1955年以来安徽省≥10℃积温的时空变化 | 戴仕宝 | 教授 | ||
7 | 陈孟 | 基于水资源供需平衡理论的安徽省旱情评价与等级划分 | 周亮广 | 讲师 | ||
8 | 鲍程辉 | 安徽省相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 周亮广 | 讲师 | ||
9 | 莫深圳 | 安徽省水资源供需与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变化规律 | 周亮广 | 讲师 | ||
10 | 李明 | 安徽省近50年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周亮广 | 讲师 | ||
11 | 陶小亮 | 滁州市近5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 周亮广 | 讲师 | ||
12 | 赵涣涣 | 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和经济的区域匹配模式及其变化分析 | 周亮广 | 讲师 | ||
13 | 李林 | 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多指标量化探讨 | 周亮广 | 讲师 | ||
14 | 黄月仙 | 基于马尔克夫模型的大通站径流变化预测 | 周亮广 | 讲师 | ||
15 | 朱礼军 | 全椒县小城镇发展研究 | 林玉标 | 副教授 | ||
16 | 刘学伟 | 全椒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 林玉标 | 副教授 | ||
17 | 何俊 | 全椒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 林玉标 | 副教授 | ||
18 | 章昊 | GIS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19 | 刘成 | 琅琊山铜矿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研究 | 丁邦恒 | 讲师 | ||
20 | 李玉洁 | 基于GIS的土壤地理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 王丽 | 讲师 | ||
21 | 大李飞 | GIS辅助滁州市城市景观变化研究 | 王丽 | 讲师 | ||
22 | 吴坤鹏 | GIS辅助滁州市低碳生态规划研究 | 王丽 | 讲师 | ||
23 | 翟佳燕 | 基于GIS的滁州市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研究 | 王丽 | 讲师 | ||
24 | 蔡琼艺 | 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王丽 | 讲师 | ||
25 | 张红云 | 基于GIS技术与生态足迹的滁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 王丽 | 讲师 | ||
26 | 许伟 | 1965年以来黑河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 侯兰功 | 讲师 | ||
27 | 杨颉 | 1965年以来黑河流域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侯兰功 | 讲师 | ||
28 | 姚春飞 | 黑河流域太阳净辐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侯兰功 | 讲师 | ||
29 | 李金明 | 基于径流观测的黑河流域水量平衡研究 | 侯兰功 | 讲师 | ||
30 | 李翰 | 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胡杨生长季蒸散时间变化特征研究 | 侯兰功 | 讲师 | ||
31 | 樊樟 | 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柽柳生长季蒸散时间变化特征研究 | 侯兰功 | 讲师 | ||
32 | 鲁祥 | 西北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参考蒸散模拟研究 | 侯兰功 | 讲师 | ||
33 | 费智慧 | 滁州市近2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 王秋龙 | 讲师 | ||
34 | 徐小燕 | 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 王秋龙 | 讲师 | ||
35 | 王灿 | 滁州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 王秋龙 | 讲师 | ||
36 | 陈伟 | 大滁城新建项目多源信息查询系统 | 王秋龙 | 讲师 | ||
37 | 付婷婷 |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研究——以安徽省来安县为例 | 王秋龙 | 讲师 | ||
38 | 夏会会 | 世界地理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 | 王秋龙 | 讲师 | ||
39 | 熊书来 | 皖江城市带基础设施水平比较研究 | 王秋龙 | 讲师 |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2组 | ||||||
专家:晋秀龙、李彬、李建梅 秘书:杨海燕 | ||||||
序号 | 姓名 | 题目 | 指导老师 | 职称 | 得分 | 备注 |
1 | 李靖 | 滁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王岽 | 讲师 | ||
2 | 张方方 | 滁州市建成史的研究 | 王岽 | 讲师 | ||
3 | 管婷婷 | 城市交通对小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滁州为例 | 王岽 | 讲师 | ||
4 | 于莉莉 | 滁州市耕地资源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李彬 | 副教授 | ||
5 | 邹玲 | 基于粮食安全的安徽省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与预测 | 李彬 | 副教授 | ||
6 | 彭云龙 | 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 李彬 | 副教授 | ||
7 | 江亚风 | 皖江城市带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比较研究 | 李彬 | 副教授 | ||
8 | 刘飞 |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 李彬 | 副教授 | ||
9 | 刘亚盼 |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其比较优势研究 | 李彬 | 副教授 | ||
10 | 吴曼 | 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李彬 | 副教授 | ||
11 | 郝芬 | 安徽省粮食生产波动及其产量趋势研究 | 李彬 | 副教授 | ||
12 | 温姗姗 | 全球变暖背景下滁州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研究 | 李彬 | 副教授 | ||
13 | 吴小慧 |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 王凯 | 讲师 | ||
14 | 陈倩 |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区域结构及其演化研究——以合宁都市圈为例 | 王凯 | 讲师 | ||
15 | 申晓燕 | 城市群空间聚集与扩散的实证研究—以泛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 王凯 | 讲师 | ||
16 | 朱艾迪 | 基于多种预测模型的城市规模预测比较研究 | 王凯 | 讲师 | ||
17 | 丁寒风 | 浅析—合肥市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王凯 | 讲师 | ||
18 | 任小伟 | 城市扩展形态及预测研究——以合肥市区为例 | 王凯 | 讲师 | ||
19 | 夏飞标 | 安徽省城市规模分布及其等级结构变化研究 | 王凯 | 讲师 | ||
20 | 李飞(小) |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 | 李建梅 | 讲师 | ||
21 | 孟欢欢 | 基于GIS的皖北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 | 李建梅 | 讲师 | ||
22 | 徐文健 | 基于GIS的滁州市小学服务区空间布局研究 | 李建梅 | 讲师 | ||
23 | 唐婷婷 | 基于GIS的皖江城市带旅游资源空间分析 | 李建梅 | 讲师 | ||
24 | 杨随 | 融入长三角背景下滁州市投资环境分析 | 李建梅 | 讲师 | ||
25 | 任丽丽 |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人口素质空间动态特征研究 | 李建梅 | 讲师 | ||
26 | 李晨 | 安徽省人口移动空间流向的市域差异及动态发展研究 | 李建梅 | 讲师 | ||
27 | 孙贵金 | 安徽省人口发展功能区划分研究 | 李建梅 | 讲师 | ||
28 | 王银 | 基于GIS的滁州市住宅小区基础设施质量差异分析 | 李建梅 | 讲师 | ||
29 | 余波 | 滁州市家电产业集群发展轨迹及影响机制研究 | 李建梅 | 讲师 | ||
30 | 陈迎春 | 基于GIS下的上海市杨浦区零售业分析 | 李建梅 | 讲师 | ||
31 | 黄安静 | 基于AHP和GIS的对天长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评价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2 | 罗赵慧 | 基于GIS的滁州市空间动态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3 | 李思 | 基于GIS技术的滁州市休闲空间格局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4 | 朱敏 | 琅琊山 / 某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5 | 王青青 | 基于多元指标体系的滁州市/某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6 | 张苏北 | 近30年来安徽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的相关性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7 | 夏美娟 | 安徽省城市空间关联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8 | 高建 | 滁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 晋秀龙 | 副教授 | ||
39 | 陈波 | 近30年来合肥/滁州城市旅游地景观格局分析 | 晋秀龙 | 副教授 |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3组(专升本组) | ||||||
专家:林玉标、王岽、周亮广 秘书:李养兵 | ||||||
序号 | 姓名 | 题目 | 指导老师 | 职称 | 得分 | 备注 |
1 | 乔恩涛 |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2 | 莫哲晨 |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3 | 潘彬 | 安徽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4 | 蔡薛娜 | 滁州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5 | 李兴磊 | 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6 | 杨博 | 滁州市的“大滁城”建设初探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7 | 葛小燕 | 滁州市小城镇发展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8 | 王坤 | 凤阳县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9 | 戴诚 | 高校师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与评价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10 | 占刘国 |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分析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11 | 毛家秀 | 近年来中学地理教育三大杂志比较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12 | 张曼 | 说课与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教学素质培养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13 | 赵守敏 | 全椒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14 | 崔佳 | 中学校本地理课程开发初探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15 | 王静 | 基于生态足迹的滁州土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 李养兵 | 讲师 | ||
16 | 董永飞 | 2000年以来滁州市城市扩展的经济驱动力研究 | 李养兵 | 讲师 | ||
17 | 王安影 | 2000年以来滁州市城市土地扩展的效益评价研究 | 李养兵 | 讲师 | ||
18 | 刘清玉 | 滁州市城市化水平发展预测研究 | 李养兵 | 讲师 | ||
19 | 徐丹 | 皖江城市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 李养兵 | 讲师 | ||
20 | 郝海萍 | 中国特大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研究 | 李养兵 | 讲师 | ||
21 | 张琪 | 中国三大城市地带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变化研究 | 李养兵 | 讲师 | ||
22 | 黄煜 | 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 李养兵 | 讲师 | ||
23 | 姜太平 | 安徽省平原区与丘陵区县域经济发展侧重差异分析 | 丁邦恒 | 讲师 | ||
24 | 高峰 | 滁州市城区南部建设用地动态监测与分析 | 丁邦恒 | 讲师 | ||
25 | 刘杨山 | 滁州市工业结构分析评价 | 丁邦恒 | 讲师 | ||
26 | 胡蜀君 | 滁州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 丁邦恒 | 讲师 | ||
27 | 陈飞 | 京沪高铁建设对滁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丁邦恒 | 讲师 | ||
28 | 鲁烨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 丁邦恒 | 讲师 | ||
29 | 王慧 | 琅琊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 | 金泉 | 讲师 | ||
30 | 苏巧灵 | 琅琊山旅游地地理集中指数和高峰指数研究 | 金泉 | 讲师 | ||
31 | 陈晓曼 | 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认知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 尹乐 | 讲师 | ||
32 | 刘文龙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与整合研究 | 尹乐 | 讲师 | ||
33 | 冯丽兰 | 皖北煤矿塌陷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 苏静 | 助教 | ||
34 | 周桃群 | 行政边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 苏静 | 助教 | ||
35 | 李艳 | 基于AHP法的凤阳县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晋秀龙 | 助教 | ||
36 | 王婕婷 |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滁州市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 | 苏静 | 助教 | ||
37 | 于倩倩 |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李彬 | 副教授 | ||
38 | 史岩岩 | 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研究 | 李彬 | 副教授 | ||
39 | 孔萌 | 基于图表分析法的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40 | 张萌萌 | 庐山旅游资源特色及发展前景分析 | 潘立新 | 副教授 | ||
41 | 时允标 | 琅琊榆的生境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 郑朝贵 | 教授 | ||
42 | 李德民 | 基于GIS滁州市交通道路的事故发生的 | 王岽 | 讲师 | ||
43 | 王军 | 中国地理精品课程数据库检索系统 | 王岽 | 讲师 | ||
44 | 王席席 |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省月份气温空间变异研究 | 周亮广 | 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