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并启动实施的城市之一。“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自2011年1月开始建设,是国家“天地图”的宁波节点,现已在宁波市8个政府部门推广了9个应用系统。平台支撑了“智慧宁波”十大应用体系的构建,是具有地方特色、国内领先、服务于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地理信息开放式服务平台。
1. 建设背景
宁波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9月下发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并在同年12月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列为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次年6月,宁波市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共同签署了数字宁波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三方共建共享协议,成为了首个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下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的城市。
“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满足空间信息资源的承载、集聚和共享,支撑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构建,是“智慧宁波”唯一、权威、通用的空间基础设施。
“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丰富数据资源、完善软件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国内领先、服务于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地理信息开放式服务平台。
2. 平台特色
国内首个海陆一体化信息综合应用
将海洋测绘成果等海洋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纳入公共平台数据集中,对外提供海陆一体化的空间信息资源服务,可以支撑智慧海洋、智慧渔业等“智慧宁波”海陆一体化信息综合应用的建设。
国内首个开放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将众多个性化的地理信息应用需求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并且灵活、快速地集成第三方开发的应用程序,通过平台门户统一对外服务。
丰富的“云”应用服务
目前提供几十种“云”应用服务,涵盖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应用需求,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在平台中选择相关的应用服务,可以直接在线使用或下载到移动终端。
市县一体化的天地图建设
在全国首次采用了市县一体化的统筹建设模式,也即市县两级“天地图”的“数据集中、软件统一、硬件集中、二级运维”,实现了市县两级节点的深度耦合,也极大降低了“天地图”县级节点的建设成本。
国内领先的移动应用
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天地图”市级节点的移动门户、对离线移动应用的支持、移动三维技术的应用以及丰富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
多部门共建共享
联合市发改委、市财税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市人保局等多个部门,在市自然资源库、市宏观经济库、市财税纳税库、市工商企业库、市信用库、市法人单位库等几大数据库基础上,协同建设了全市统一的企事业单位主体空间数据库及各行业的专题空间分库。
两级运维管理体系
在运维支撑系统中构建了两级运维管理体系,分别面向平台管理员和各部门管理员。平台为各部门管理员提供授权审批、目录管理、资源维护、运行控制、日志管理等完整的运维工具。各部门通过平台共享空间信息资源,并不影响其资源权属。
3. 技术架构在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组织机构、资金、人才建设、信息安全等相关保障和支持下,平台基于Esri公司的ArcGIS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云基础设施、云数据、云计算管理、云平台和云应用五个层次,可以对应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的三层架构。

图1 总体架构
4. 主要成果
4.1 数据成果
基础类数据:由宁波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负责建设的基础空间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遥感影像、三维地形场景和城市精细三维模型、数字侧视地图(2.5维)、街景数据、360全景导航数据、海底地形数据等。

图2 基础类数据
规划类数据:由宁波市规划局城市规划职能所产生的专题空间数据,包括轨道交通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

图3 轻轨规划
共建共享类数据:由宁波市各部门参与协同建设并通过平台共享的专题空间数据,包括企业信息、断头路信息、医疗人口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停车位信息、无人岛信息、重点项目信息等。

图4 宁波海域无人岛分布
4.2 软件成果
政务版平台:运行在宁波市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资源共享网,为宁波市各政府部门提供一站式的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政务版平台包括资源展示系统、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应用中心、运维支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三维共享平台等七个子系统,其中资源展示系统由门户网站和展示中心两大模块构成。

图5 展示中心
公众版平台:即“天地图•宁波”,上连国家“天地图”和“天地图•浙江”,下接“天地图•奉化”等各县(市、区)节点,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为政务信息公开、公众便民、企业增值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公众版平台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的“云”应用服务,典型的包括:专业性较强的在线制图、在线地址匹配、在线坐标转换、在线数据编辑、在线系统定制、在线数据制作等;面向政务信息公开的打通“断头路”进展、图说宁波、中提升等;面向公众生活的“住在宁波”房产应用、学区教育房、坑人路段地图、天气预报地图等等。

图6 “天地图•宁波”首页

图7 ”天地图•宁波”应用广场

图8 停车诱导应用
移动版平台:政务版移动应用利用离线的移动终端技术,在平板电脑和手机终端上满足政府部门移动办公的需要。“天地图•宁波”移动门户是在iOS和Android系统中构建的宁波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移动版,为政务应用和公众便民提供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移动三维服务平台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三维场景和三维模型的展示和交互。

图9 政务版移动应用

图10 宁波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移动版

图11 移动三维服务平台
4.3 标准成果
主要包括《宁波市地理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若干意见》的征求意见。同时,完成了平台相关的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和应用规范等共11个标准规范的编制,对宁波市及下属各县(市、区)平台的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具体如下:

图12 标准体系
5. 应用推广
平台现已为宁波市8个政府部门的9个应用系统提供了服务。此外,市应急办、市财税局、市工商局、市城管局、市安监局、市国土局等多个部门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也正在建设和积极接入平台。
5.1 智慧公众服务应用
宁波市“断头路”展示系统系统
基于共享平台实现了对“断头路”的动态查询及其建设进展的在线监管服务,由宁波市“三思三创”活动办公室主办,数据的更新维护由市规划局和市住建委协同建设保障。

图13 宁波市“断头路”展示系统
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电子地图服务
基于平台接口开发的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地图服务系统,提供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生活、医疗、教育等兴趣点的定位查询,方便公众出行,是实现地理信息资源 “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形式。

图14 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电子地图服务系统
5.2 智慧医疗应用宁
波市海曙区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该系统由宁波市海曙区卫生局建设,基于共享平台提供的各类空间信息服务接口,实现对该区公共卫生有关资源信息的有效管理,对公共卫生疫情、症状、事件的动态监测与自动分级、预警,为卫生部门的业务人员、专家和领导提供信息服务。

图15 宁波市海曙区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5.3 智慧政务应用
①宁波市主体功能区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宁波市发改委的业务应用系统,基于平台在线实时提供的空间数据,用于对宁波市城市的主体功能区进行日常管理,使其日常管理信息化、实时化、直观化和图形化,便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各功能区的信息和状况。

图16 宁波市主体功能区管理系统
②宁波市城中村改造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由宁波市国土局建设,基于共享平台和城中村改造信息数据库,实现城中村信息的有效管理,完成城市基础地理及规划信息的动态共享,实现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资金测算的及时性和准区县,增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

图17 宁波市城中村改造管理信息系统
③宁波市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平台
该平台以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法人单位数据库为基础,以共享平台电子地图服务为载体,实现对法人单位区域监督管理的业务应用,为政府提供质量信息,提高质检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图18 宁波市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平台
④宁波鄞州海关稽核威慑力分布控制系统
基于政务内网在共享平台基础上搭建的、面向鄞州海关稽核威慑力布控应用的业务系统,实现了布控企业的动态定位、检索和相关信息查询,同时提供信息的在线录入,为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提供的应用支撑。

图19 宁波海关稽核威慑力分布控制系统
⑤江东区重点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由江东区重点办搭建,主要为江东区重点办及相关单位服务,围绕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周期,从土地、拆迁、投资、规划、建设进度、施工等环节进行项目信息的动态管理。

图20 江东区重点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5.4 智慧决策支持
宁波市电子地图服务系统
基于共享平台构建,在电子政务内网整合宁波市电子政务资源,为宁波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提供电子地图服务和规划信息服务,服务于领导决策和领导用图。

图21 宁波市电子地图服务系统
此案例信息由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提供